学院动态

高度评价学院发展,指定为试点学院,定向支持综合改革

2018年4月10日,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院士、副校长江波一行对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进行调研。校长办公室倪颖主任、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黄宏伟教授、本科生院院长黄一如教授、发展规划部副部长朱志良教授、校办史成宇副主任、人事处王飞副处长、资产管理处周晔副处长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一同参加了调研。

院党委书记徐红教授首先就学院党建情况做了简要汇报。徐红书记指出, 2017年7月学院召开第一届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和纪委,为学院党建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018年1月,学院党委对原有党支部进行分拆重组,为基层党建工作有效开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学院党委深刻认识到,加强对教师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全面加强对课堂、教材、网络、论坛、讲座等方面的管控,切实做好危机应对和常规化管理。学院党委提出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体制改革促进作风转变、以作风转变推进学科发展的工作思路,确保学院以崭新面貌投入博士点建设和“双一流”建设。

 

 

 

门洪华院长就学院学科建设现状与未来规划做了详细的汇报。自2016年10月国政学院新的党政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学院秉持“制度立院、学术兴院、学科强院、学生为本”的基本思想,始终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动学院工作走向正轨,以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为核心目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院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学院板结的利益格局被彻底打破,团团伙伙被拆散,学院风气得到根本扭转,制度建设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学术活动丰富多彩,学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教学工作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肯定,崭新的学院风貌得到学界的高度认可,同济国政已经成为国内政治学、国际关系领域最活跃的学院。

门院长指出,国政学院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强化治理与战略的研究特色,致力于打造具有重大国内外影响力的战略研究平台,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凝练并构建了五个优势学科研究方向:中国战略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德国为重心的欧洲研究、以东亚为重心的亚太研究、中国话语体系与海外中国学研究。国政学院迅速在上述学科方向形成了鲜明的竞争优势。2018年1月喜获政治学一级博士点授予权,就是对学院工作最大肯定和最好纪念。

国政学院的学科发展总目标是,用10年左右时间将同济大学政治学学科建设成为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一流学科。学院遵循差异化路径,坚持跨学科发展导向,以战略研究为核心,以国际关系研究为主线,以比较政治和国家治理研究为支撑,聚焦战略研究、外交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国际理论与实践等学科方向,致力于在中国战略研究、中国战略传统、大国崛起战略比较、马克思主义国际理论等领域发挥全国学术引领作用,促成依托治理理论、以战略研究为核心的中国战略学派。

 

 

 

门洪华指出,为同济大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是国政学院的职责所在。我们除努力为同济大学贡献一个新的一流学科之外,还将在如下方面展开探索:(1)开设以“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全校精品通识课,帮助全校学生拓展国际化视野;(2)推动学科交叉,探索学科融合之道,促成跨学科的合作;(3)作为同济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社会科学群的执行单位,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同济大学社会科学的协同发展。

 

 

 

在认真听取党政班子的汇报后,参与调研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就学院发展所涉及到的重要方面做出积极的回应,对国政学院获得政治学博士点表示热烈祝贺,对学院清晰的发展思路表示肯定,对未来发展提出预期和展望,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指导建议,表示将在博士点建设、人才引进、办公用房等方面积极支持学院学科建设与长远发展。

 

 

钟志华校长表示,听了学院党政主要领导的汇报,尤其是洪华院长关于学科建设的现状介绍和未来规划,看到了国政学院的快速发展,十分振奋、深受鼓舞。他指出,国政学院发展思路清晰明确,党政班子心中有数,努力打造了一个新兴学院。他充分肯定国政学院制度建设的成效,高度评价党政班子化解矛盾的能力,强调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检验,“克服了去年的困难,我想后面没有什么困难能压倒你们。”钟校长提出,学院发展的根子在经费,要分好蛋糕,将现有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运用;其次要广开渠道,努力做大蛋糕,为学院发展寻求江南体育·app(中国)官方下载的资源,奠定更坚实的基础。钟校长提出,以国政学院为试点学院,定向支持学院发展。

 

 

 

随后,钟校长一行与学院专业教师进行了深入座谈。来自学院不同专业、不同资历的10位教师代表结合自身在一线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的体悟,道出了专业教师的心声,他们不仅希望自身能够在学院新一轮学科建设与发展中不断加强实力,在机遇与挑战面前积极化压力为动力,并且盼望学校更加关心和重视文科发展,增加对文科学院的投入力度,使每一位来自文科学院的教师更具尊严感。

 

 

钟志华校长、江波副校长认真听取各位老师的心声,表示学校一定会充分考虑文科学科的特点,大力支持文科的发展,希望大家都能够秉承“同舟共济”的同济精神,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共同谋划学院和学校的未来发展。